稿件來源:河北新聞網
一枝一葉總關情
——東龐礦關懷職工、創建和諧社區紀實
24小時的葷素搭配、科學合理的營養餐;配備了電視、電話、空調、WiFi的宿舍;負責病號飯、縫補工裝的“24小時親情服務室”……沒錯,這里是冀中股份東龐礦。
一枝一葉總關情。在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東龐礦黨委始終把民生工程放在重要位置,不斷增強職工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衣食住行,民生無小事
“抓民生要抓住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一件事接著一件事辦,一年接著一年干,鍥而不舍地向前走。”對于民生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這樣的要求。
“職工食堂的伙食色、香、味俱全,實惠還安心;在公園散散步,能看到池鷺戲水;回到宿舍休息,有空調、電視和24小時覆蓋的WiFi 。在這里工作生活,也太愜意了吧。” 在談到食宿時,和云豪興奮地說。
和云豪是今年新分到東龐礦的大學生。東龐礦的假山亭臺、小橋流水、音樂噴泉、籃球場、職工健身房等,徹底顛覆了他對煤礦的最初印象。
注重民生是東龐礦一以貫之的傳統。2019年7月底到8月中旬,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中,東龐礦領導班子成員分專業、分批次深入基層一線調研,共征集職工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101條。建立總臺賬后,各領導分類別認責踐諾,各部門追蹤式抓好落實。
“換新班車嘍,以后就是這輛嶄新的‘大白’載著我們上下班啦。”“聽說浴室又新增了一批更衣箱,有200多個呢。趕緊去挑一個!”“標宿樓下,礦上新安裝了一批健身器材,下班了一起去練練。”
民生無小事。從就餐到通勤,從洗浴休息到健身娛樂,東龐礦始終把職工關切的小事情掛在心上,把民生的大責任扛在肩頭。
扶危幫困,事事皆有情
“感謝企業的關愛!東龐礦給了我上大學的機會,并且時刻關注我在大學的生活、學習狀況。畢業后,我一定會好好工作,用實際行動回報企業和社會!” 8月21日,在東龐礦“金秋助學”暑期座談會上,12名受助學生之一的高佳學,動情地說。
“金秋助學”活動是東龐礦傳統困難幫扶項目,自開展以來,今年已是第13個年頭。2006年至今,東龐礦共發放助學金35.64萬元,幫助106名職工子女步入大學校園。
在奔往幸福的路上,不能讓一個職工掉隊!近年來,東龐礦把幫扶困難職工當做民生工程的重要一環。他們深入走訪困難職工家庭,建立臺賬,積極跑辦各項救助申報手續,幫助困難職工爭取救助的最大化。截至今年9月,東龐礦共為546名大病職工,申請“一日捐”救助金245萬元,同時減免了125戶困難職工的“水、電”費用和63戶特別困難職工的取暖費,實現了困難幫扶常態化。
幫困更需暖心,在給予經濟幫扶的同時,東龐礦黨委同樣注重對職工的精神幫扶。領導班子成員年、節時主動入戶家訪、電話慰問,為患病職工緩解思想和精神壓力。大病職工鄭立橋在接到救助金時,感動地說:“企業不僅送來幫扶基金,解了我們家的燃眉之急,更幫我樹立了戰勝困難的信念和意志。我一定會積極接受治療,爭取早日康復。”
天藍礦秀,更有幸福感
湛藍的天,翠綠的樹,岸上的池鷺,水底的錦鯉,金黃的銀杏葉,火紅的石榴、山楂……10月的初秋,東湖公園被染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水彩畫,伴隨著鳥語花香,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直接、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東龐礦堅持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通過打造優美的生態環境,來增強職工的幸福感。
從空中俯瞰東龐礦,東湖生態園像一顆碧綠的翡翠鑲嵌在東南部。這個占地面積約8萬平方米的景觀公園,區域內綠化覆蓋率達60%,有木本植物23種,可謂“常年有景、四季有花”,其中旱噴廣場、假山噴泉、小溪跌水及湖泊面積2萬平方米,園內還配備了庭院燈和智能噴灌系統。而礦區綠化、景觀水系、降塵等使用的水
源,則來自“中水綜合利用系統”處理過、達標后的中水。
“下了班來湖邊轉轉,看看池鷺戲水,聞聞花草的芳香。暖暖的陽光照在身上,疲憊一掃而空,心情也愉悅起來。這里的工作、生活條件真是好。”正在公園里散步的職工發自內心地感嘆道。
件件實事,濃濃關愛,東龐礦黨委從細微處著手編織的民生保障網,讓職工群眾有了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將火熱的民本情懷,灑在了東龐這片熱土上。
(殷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