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來源:中國煤炭工業雜志
鍛造人才強鏈 登頂創新高地
——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檢測檢驗中心以人才培養、科技賦能推動企業發展紀實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動力源泉。近年來,冀中能源峰峰集團檢測檢驗中心以人才培養和科技賦能為抓手,致力實現企業高質量發展。從2018年到2024年,已形成了從1名高級工程師到擁有18名高級工程師、13名注冊安全工程師、15名注冊計量師的高素質人才隊伍,實現了從技術追隨者到7項行業標準制定者的跨越。累計斬獲12項創新成果,5個項目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在行業賽道上完成了從“跟跑”到“領跑”的華麗轉身。
人才強基 淬煉精銳之師
2018年,檢測檢驗中心面臨人才“貧血”的嚴峻現實,僅有1名高級工程師、2名注冊計量師,技術力量薄弱,制約著企業發展。
2016年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取消一批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的決定》,國家質檢總局下發了《關于取消計量檢定員資格許可事項的公告》,由注冊計量師取代計量檢定員從事儀表檢定工作,但中心注冊的計量師遠遠不能滿足工作需要。
2017年底,因冀中能源集團醫療體系改革,原由峰峰集團職防院管理的河北邯峰職業危害檢測公司劃轉檢測檢驗中心,由于人員調動、辭職等原因,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授權負責人及相關技術人員嚴重缺失。
2019年,應急管理部《安全評價檢測檢驗機構管理辦法》出臺,對高級職稱、注冊安全工程師等技術人員資質提出嚴苛要求,更讓檢測檢驗中心站在了“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
破局始于戰略重構。檢測檢驗中心將人才培養置頂戰略清單,構建“引育用留”全鏈條育才體系。“學習大講堂”應運而生,創新推行“需求導向+實戰演練”模式,技術骨干精心創作“原子吸收法測定礦井水中鉀和鈉”等16門核心課件,直指檢測短板;每季度開展業務比武,建立專業考試題庫,對優勝者實施“榮譽+獎金”雙激勵;常態化開展“雙盲”檢測演練,倒逼技術人員提升實戰能力。在河北省衛健委能力驗證中斬獲三項優秀,便是對這一模式的最佳褒獎。
2018年以來,“學習大講堂”持續發力,先后組織90期專項培訓,人才培養逐步結出碩果。2018年,1人通過高級職稱評審,河北邯峰職業危害檢測公司技術負責人、質量負責人、授權簽字人等關鍵崗位人員通過上級主管部門考核。2019年,4人通過高級職稱評審,4人通過中級職稱評審,2人通過注冊計量師考試,專業技術結構實現“質”的躍升。為加速人才成長,檢測檢驗中心讓技術骨干在風洞智能化改造等重大工程中挑大梁。“在項目里摸爬滾打,比坐十年辦公室成長都快。”一位參與風洞改造的工程師感慨道。
七年間,檢測檢驗中心培養高級職稱人員15名、中級職稱人員16名,取得注冊計量師職業資格16人、注冊安全工程師4人。4人入選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河北局專家庫。截至2024年底,檢測檢驗中心有高級職稱人員20人、中級職稱人員23人,注冊計量師18人、注冊安全工程師12人。
2025年1月,為確保檢測檢驗中心所屬河北冀南礦業安全檢測公司、河北邯峰職業危害檢測公司、河北省礦用儀表計量站等法定技術服務機構資質有效保持、專業人員能力的持續提升,檢測檢驗中心制定了《取得與工作相關職業資格享受待遇的有關規定》,加大對通過與工作相關職業資格考試人員的一次性嘉獎和崗位績效激勵力度,同時對報考人員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進一步提升干部職工報考的積極性、學習的主動性,為檢測檢驗中心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科技破局 激活創新引擎
人才引擎全速運轉,為科技創新注入澎湃動能。七年來,檢測檢驗中心以“培養一流檢測檢驗人才,建設一流檢測檢驗機構”為導向,在科技研發工作上持續突破,完成了從技術跟跑到技術引領的蛻變。
2018年,水質化驗室升級改造建立分析數據庫,“礦井突水水源快速檢測研究與實踐”斬獲冀中能源集團科技進步三等獎,為礦井水害預警裝上“千里眼”;2020年,“高精度智能化風洞成套裝備及技術研究與應用”摘得峰峰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后續更拿下冀中能源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河北省煤炭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三等獎。
真正的突破,在于攻克“卡脖子”難題。檢測檢驗中心自主研發的壓縮氧自救器智能檢定裝置,實現自動供氣、壓力調節及數據采集,檢測效率提升50%,經中國煤炭工業協會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項目獲得冀中能源集團科技進步二等獎、峰峰集團科技進步一等獎;針對織物芯皮帶粘合強度檢測難題,研發專用裝備填補行業空白;智能化粉塵濃度測量成套裝備、高效自動化電纜檢測及廢氣處理系統、礦用溫度傳感器檢測裝備的研發等項目,連續斬獲河北省煤炭學會科學技術獎。2018年以來,檢測檢驗中心先后獲得省部級科技獎一項,河北省煤炭工業協會科技進步獎5項,冀中能源集團科技進步獎 6項,峰峰集團科技進步獎10項,技術影響力不斷擴大。
創新成果不止于實驗室,更要轉化為生產力。七年間,檢測檢驗中心斬獲5項實用新型專利。從2021年的“一種具有O型工裝的自救器氧壓表檢定裝置”,到2024年的“一種便于操作的氣體報警器檢驗裝置”“一種電纜燃燒實驗廢棄過濾系統”,全部實現成果轉化,創效超過200萬元。
制定規則 樹立行業標桿
標準是技術實力的“通行證”。七年間,檢測檢驗中心主導制定7項省市級標準,徹底完成從“按標準檢測”到“定標準引領”的身份轉變。
2020年,《煤礦用激光甲烷傳感器檢測方法》《煤礦用管道瓦斯抽采綜合參數測定儀 流量參數 檢測方法》通過邯鄲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評審實施,為煤礦瓦斯檢測立起規范;2021年,《自救器氧壓表智能化檢定裝置操作規范》發布,統一行業檢測流程;2022年,《礦用溫度傳感器檢測方法》發布實施,填補領域空白;2023年,河北省地方標準《激光甲烷傳感器檢定規程》發布,填補了河北省礦用激光甲烷傳感器檢定空白;2024年,《粉塵智能檢測技術規程》實施,實現了檢測數據自動采集與報告生成。
這些標準的制定,不僅規范了行業檢測流程,更讓檢測檢驗中心在行業話語權競爭中占據主動。例如,《激光甲烷傳感器檢定規程》的出臺,為河北省煤礦瓦斯治理提供了技術支撐;《粉塵智能檢測技術規程》的實施,推動了實驗室檢測向智能化、自動化邁進。
從人才匱乏到行業標桿,檢測檢驗中心的七年躍遷,是一部人才培養的“成長史”,更是一部科技創新的“突圍記”。如今,這支以人才為基、以創新為翼的隊伍,正以更昂揚的姿態領跑行業,持續書寫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武法順)